發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是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對綠色發展理念的踐行
瀏覽:4534 發布時間:2019-03-29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帶動了大量的關聯產業,成長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但目前,我國建筑業仍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建造方式較為落后。隨著能源緊缺、勞動力短缺等問題逐漸凸顯,傳統建筑業的生產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求,而裝配式建筑最貼合建筑工業化與綠色化的內涵,因此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筑行業轉型的最佳選擇。
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筑業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其建造速度快、能耗低且受氣候條件制約小,不僅能提高建筑質量,也有助于提高人們的居住品質。自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發展。
兩會期間,郝際平就行業關心的裝配式建筑發展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運用系統理念“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
很多人習慣用“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來形容裝配式建筑的建造過程。但長期以來,由于我國建筑業一直延續著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管理體制機制,設計、生產、施工嚴重脫節,建造過程不連續,工程管理“碎片化”現象嚴重,導致裝配式建造方式無法系統化,直接影響建筑工程的安全、質量、效率和效益。
“好比汽車制造,并不是說一輛汽車有最好的發動機,它就是一輛好車。一輛好車必須是各種技術的最佳集成。”郝際平表示,“百姓需要的不是一個房屋的框架、一個門、一扇窗,而是一個功能完備的房子。這就要求必須將裝配式建筑的設計、生產、施工、管理維護看作一個完整的體系,用系統理念來指導裝配式建筑的全生命流程,各個環節銜接有序,才能造出好房子。”
郝際平強調,應將裝配式建筑看作一個系統,用集成研究的方式,他借鑒錢學森系統論的研究方式,提出裝配式建筑系統論、參考工程系統論研究方法,將裝配式建筑作為一個有諸多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他認為“應以系統理念和集成思維,引領行業將裝配式建筑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產品推向市場。”
“結合裝配式建筑信息流、管理流和工作流,將裝配式建筑系統分解為對象系統、技術系統、過程系統、管理系統、支持系統、組織系統6個子系統,把功能需求計劃、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質量監督等理念引入裝配式建筑的設計、生產和建造中,將裝配式建筑中海量的具體工作集成為一個技術合理、經濟合算、工期可控的可協調運作系統,以期獲得項目三項基本要素(進度、綜合成本和工程質量)的綜合最佳。”
郝際平說:“我們以系統理論,借助BIM技術,將裝配式建筑規劃、設計、工廠加工、安裝、運營維護、拆除等整個生命周期全產業信息運營,集成研究。目前已經推出若干體系,獲得發明專利40多個,實用新型專利100多個。四川、陜西、重慶、山東等地都有在此觀念指導下建造的裝配式建筑案例。”
二、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大有可為
2018年底,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召開,部署了2019年十大重點任務。其中,“以發展新型建造方式為重點,深入推進建筑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鋼結構等裝配式建筑”作為重點工作之一被提出。“鋼結構裝配式建筑”一時間成為行業熱議的話題。
“眾所周知,鋼結構建筑具有強度高、自重輕、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工業化程度高、有效使用面積大等優點,與其他結構體系相比,建造鋼結構建筑的鋼材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郝際平認為,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本身便具有易于施工、工業化程度高,且可以做到全生命周期住宅等優勢,發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是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對綠色發展理念的踐行。”
他表示,盡管鋼結構住宅結構部分的設計和施工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完善,但在鋼結構與外圍護系統、管線設備系統、內裝系統等的匹配方面目前仍有較多問題需要解決。“鋼結構裝配式建筑作為裝配式建筑的一種,在住宅開發的過程中,必須做到材料和體系(包括樓板、墻體、廚衛等)與鋼結構相配套,保證用戶在使用時不會出現問題。比如在鋼結構住宅中應用的樓板需具有較大的平面剛度和隔聲效果,在施工的過程中應當方便快捷;外墻板必須具備防潮、防濕、隔熱、保溫、防裂、防火等功能;內墻板應具有隔聲效果,并能靈活地安裝與拆卸;廚衛設施也應該標準化設計。”
輕鋼別墅為何會取代傳統的磚混自建房?
輕鋼別墅為何會取代傳統的磚混自建房?什么又是輕鋼別墅,為何不用傳統的土木工程呢?輕鋼別墅的不僅具有“輕、快、好、省”的四個優異性能,還具有可循環利用和對環境破壞程度小的優點。
輕鋼別墅具有強度高、自重輕、抗震性能好、地基基礎費用省、建筑使用面積大、建筑品質高、適于工業化和標準化生產、可干式綠色施工、適合于不同氣候條件、不受施工季節的影響、綜合造價低等優點,同時還可減少建筑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在全壽命周期內可循環利用等,成為了當今時代別墅建筑的首選材料。輕鋼別墅現代建筑的首選科技高速發展的年代,建筑業自然也不能落后,輕鋼結構致力于為建筑業提供最基礎的材料供應,同時輕鋼結構在別墅中的應用也變得越來越廣泛。
一、輕鋼別墅的樓面構造
輕鋼別墅的樓面由冷彎薄壁型鋼架或組合梁、樓面OSB結構板,支撐、連接件等組成。 所用的材料是定向刨花板,水泥纖維板,以及膠合板。 在這些輕質樓面上每平方米可承受316~365公斤的荷載。 輕鋼別墅的樓面結構體系重量僅為國內傳統的混凝土樓板體系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但其樓面的結構高度將比普通混凝土板高100~120毫米。
二、輕鋼別墅的屋面系統
輕鋼別墅屋面系統是由屋架、結構OSB面板、防水層、輕型屋面瓦(金屬瓦或瀝青瓦)組成的。 輕鋼結構的屋面,外觀可以有多種組合。材料也有多種。在保障了防水這一技術的前提下,外觀有了許多的選擇方案。
三、輕鋼別墅的墻體結構
輕鋼別墅的墻體主要由墻架柱、墻頂梁、墻底梁、墻體支撐、墻板和連接件組成。 輕鋼別墅墻柱間距一般為400~600毫米, 輕鋼別墅這種墻體結構布置方式,可有效承受并可靠傳遞豎向荷載,且布置方便。
四、輕鋼別墅的建筑保溫節能技術
輕鋼別墅為確保達到保溫效果,在建筑物的外墻和屋面中使用的保溫隔熱材料能長期使用并能保溫隔熱。 輕鋼別墅一般除了在墻的墻柱間填充玻璃纖維外,在墻外側再貼一層保溫材料,有效隔斷了通過墻柱至外墻板的熱橋;樓層之間擱柵內填充玻璃纖維,減少通過樓層的熱傳遞;所有內墻墻體的墻柱之間均填充玻璃纖維,減少戶墻之間的熱傳遞。
五、建筑防火技術
輕鋼別墅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是防火技術的應用,輕鋼別墅的耐火等級為四級。輕鋼別墅在墻的兩側與樓蓋的天花處貼防火DF裝飾板,以達到1個小時的防火要求,另外在墻體墻柱間與樓蓋擱柵間填充的玻璃纖維對于防火與熱傳遞也起了積極的保護作用。
六、建筑隔聲技術
輕鋼別墅在內外墻及樓蓋擱柵間填充玻璃棉,有效阻止了通過空氣傳播的音頻部分,而對于通過固體傳播的沖擊聲,作如下構造處理:對于分戶墻用二道墻柱構成帶有中間空隙的二道墻體;而對于吊頂用的固定龍骨,用帶有小切槽的彈性構造以有效減少樓層間的固體聲傳播